- 新疆番茄制酱企业今年终于迎来转机
-
在连续两三年亏损之后,新疆番茄制酱企业今年终于迎来转机。
统计数据显示:作为世界三大番茄种植基地之一,今年我区番茄种植创下10年新低,直接影响到番茄酱价格。目前,番茄酱国际行情开始止跌回升,我区企业的出口价为850美元/吨,上涨了20%,而且涨势有增无减。但随之而来的忧虑是:番茄种植加工行业会不会再次陷入“价格回升,农民疯种,供大于求,价格回落”的恶性循环?
据新疆罐头饮料协会统计,今年我区共生产43.52万吨番茄酱,同比下降48.63%,创下2003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番茄酱产量下降,直接原因在于原料番茄供应减少。
新疆特色农产品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秦刚说,今年番茄种植面积还不到60万亩,相比去年的140万亩种植面积,缩水近百万亩,创下10年来的新低。
据昌吉州农业局生产科统计,作为全疆率先发展制酱番茄的种植基地,去年昌吉州种植番茄30万亩,今年只种了19万亩。同时,北疆部分地区又遭遇严重干旱天气导致减产,北疆主要产区石河子和奎屯的番茄种植面积较往年缩减近半,南疆重要产区巴州也缩减两三成。
国内最大的番茄酱生产企业中粮屯河番茄部副总经理韩启新介绍说,截至5月11日,国内签订番茄种植面积为85万亩,相比去年的176万亩,下降了一半多。
由于番茄大幅减产,今年疆内番茄榨季短于往年。据媒体报道,疆内所有番茄酱生产企业都面临原料收购不足问题,石河子地区一些私营酱厂2012年榨季仅为半月,有的甚至更短,收购价格也相对理性。
业内人士认为,国际市场目前的价格只是预期上涨,而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不容乐观、种植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单纯行业供求变化并不一定带来价格上涨,因此,企业不敢贸然抬高收购价格抢收原料,因为开工不足导致的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已经是很大的负担,如果最终价格没有如期上涨或涨幅不大,收购成本增加将直接击垮企业。
记者从新疆特色农产品产业协会了解到,今年番茄种植面积下降,是企业有意而为。“在制酱番茄种植方面,主要是企业来主导,与农民签订种植订单。”秦刚说。
据悉,今年中粮屯河率先提出了“限产保价”计划,新中基、新疆天业等纷纷响应。
为何企业要“限产保价”?这还得从最近几年番茄酱价格起伏不定说起。
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供数据显示:番茄酱出口价最高时段在2008年,当年7月番茄酱价格蹿升到1200美元/吨,最高达到1350美元/吨。而按照当时的生产成本,每生产一吨番茄酱仅600多美元。
在高额利润驱使下,不少从未做过番茄酱的企业开始投产番茄酱,同时新疆原有番茄酱生产企业也迅速扩张生产能力。数据显示:2007年新疆番茄酱生产企业仅40家,到2011年扩张到110家,其中部分团场甚至出现20公里内布局8家番茄加工企业的局面,最近两家相距不到500米。
扩张使得越来越多企业“吃不饱”,展开原料抢购大战,番茄也随之紧俏,种植面积迅速增加,至2011年已达到140万亩,三四年时间面积翻倍。
全球有3个主要番茄制品加工区,即美国加州、地中海地区及中国,其中北美市场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进出口量均很小;地中海地区不仅自身产量大,且大量进口中国、美国原料,加工分装后出口到欧盟、非洲、中东等地。
中国虽然是番茄酱生产大国,但却是消费小国。新疆番茄种植面积占世界1/3,90%的番茄酱出口。在2008年至2009年的一年间,番茄酱产量猛增2/3后,直接导致全球产量从供求略紧直接过渡至产能严重过剩。
同时,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番茄酱消费出现饱和,且价格也越来越低,今年上半年仅700美元一吨,跌破企业生产成本。
在此背景下,企业开始意识到:惟有主动降低番茄酱产量、消耗前期库存,才能带动整个行业复苏。于是,今年“限产保价”措施酝酿而出。据悉,今年中粮屯河跟种植农户签订的番茄收购协议价为350元/吨,较去年每吨下降了70元。在价格杠杆引导下,今年番茄种植面积大幅缩减。
番茄酱国际市场行情低迷,不仅企业赢利受影响,农民也很“受伤”。
由于出口番茄酱不赢利或倒赔,2011年甚至出现企业拒收情形,农民辛辛苦苦种植的番茄要么烂在地里,要么烂在制酱企业门口排队的运输车里。
“压级、压价,扣杂质也相当厉害。”呼图壁县大丰镇联丰村的韩刚说,他去年种的20亩番茄有一半烂在车里,“拉番茄的车在企业门口排起好几公里长队,收购慢腾腾的,排了几天,眼睁睁地看着番茄捂烂到车里。”
去年番茄丰收但最后还赔了7000多元,韩刚说:“2011年我们村有20多户种植番茄,全部赔本,今年全部改种棉花。”。
记者从乌苏市四棵树镇赛布库里村也了解到,连续四五年种番茄的农民,今年一半以上改种棉花、玉米等经济作物。
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监督处副处长王旭表示,国际市场上番茄酱连续3年供大于求,使得主要依赖出口的新疆番茄制品无法掌握市场定价权,原料收购价格低迷,严重影响到农户种植热情。
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是:在番茄酱产量减少价格看涨的趋势下,一度很“受伤”的农民,明年是否还会种番茄?
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番茄酱出口价850美元/吨,上涨了20%;而据媒体报道:受中国干旱影响,世界番茄加工协会估计今年全球加工番茄产量将减少11%左右。而随着库存消耗殆尽,全球番茄酱价格再涨20%也不奇怪。
“不排除价格回升后部分停产的制酱企业再开工、农民再扩种的可能。只要有更好的利润,谁愿意错失商机呢?”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秘书长邵云龙说。
新疆特色农产品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秦刚说:“一旦全疆番茄加工企业全部开足马力生产,这将是一场灾难,整个行业将再次陷入价格恶战中。”
事实上,国内番茄酱采购商已真切感受到了番茄酱价格上涨预期所带来的影响。来自浙江宁波的采购商小崔说,凭他几年前建立的合作关系,往年他根本不需要亲自到新疆来采购,“打个电话就行了”,但今年“即使亲自来了,也只能满足部分采购需求”。
像小崔一样亲自前来采购的江浙厂商还有很多,他们大部分驻扎在石河子和焉耆这两个疆内番茄生产基地,且采购量也超过往年。但据记者了解,在价格上涨预期下,制酱企业根本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卖酱,采购商采取的“积极”态度反而进一步强化了生产商的惜售心理,致使市场观望氛围异常浓厚。
新疆制酱番茄种植始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遍及北疆的昌吉、石河子、奎屯、沙湾、乌苏,而南疆则从巴州一直延伸到阿克苏、喀什。
一直以来,新疆制酱番茄主要是按农业部提倡的订单模式种植。然而,这种模式总是难以跳出一种恶性循环怪圈:即行情好时企业抢购原料,农民违约向收购价更高的企业交售原料;而当行情低迷时企业限产,收购番茄原料压级压价,甚至拒收。
如何规范新疆番茄订单农业种植,不让农民流汗又流泪,又能保护企业的利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东阳指出,规范订单农业,政府、企业要引导成立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加大各方监管力度,以保证各方利益。
据悉,美国农业以大农场种植为主,为规避订单农业风险,正向期货交易方向发展,而在中国由于种植分散,土地流转模式尚未成熟,显然这条路目前还无法走通。
事实上,这种循环怪圈在全国的订单农业种植中普遍存在,只能靠诚信来维持,一旦毁约出现,企业也无法将大批农民告上法庭,而单个农民也很难告赢企业。
“如果新疆的番茄种植能有一个健全的保障体系,并有一个专门机构来监督指导就好了。”秦刚说,番茄是新疆红色产业的龙头,建议政府制定市场调节基金,平衡产销关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番茄网”(Fq.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番茄网”(Fq.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