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种子“攻城略地”民族育种“合众连横”是趋
-
第一农经讯 育种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也是保障农产品供应战略安全的基石。但不管是在主要农作物育种还是非主要农作物育种上,民族种业情况都甚是堪忧。
比如蔬菜种植领域,“洋种子”已经占据了绝对的市场和话语权,这是危险的信号。
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迅速的发展,但是作为其核心命脉的蔬菜种子产业却严重滞后,国外种子已抢占我国种业大部分市场份额,并呈强劲扩张之势。比如,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资料显示,在甜椒、番茄等“非本土蔬菜”中外资种子占据了大约70%的市场份额,而只有韭菜、大白菜、萝卜等少数品种尚能“自给自足”,保住“国产”的身份。
同样,数据显示,寿光主要蔬菜种子总销量为6万公斤/年,进口种子约占4万公斤/年,进口种子每公斤平均0.75万元,是国内品种价格的10倍到20倍,仅“蔬菜之乡”每年就要拿出约3亿元购买进口种子。就整个山东省而言,甚至面临个别蔬菜品种被外资种子垄断的尴尬。比如上述说到的甜椒,番茄等新型品种。
寿光蔬菜研究院一位负责人如是说道,以甜椒为例,1粒洋种子成本只有0.01元左右,在国内能卖1元。如以色列海泽拉公司的‘189’番茄、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茄子等,价格都在100元/克以上,由于市场已被洋种子垄断,农民只能被迫接受。
但是实际上这也是国产种业发展滞后,菜农无奈的选择,寿光一位菜农直言不讳的说到,虽然最贵的时候一粒种子卖到1元钱,但用进口甜椒种子产量高,结的甜椒大小均匀、色泽鲜亮,能卖个好价钱。洋种子优质优价、效益好,多投入百十元种子钱与实际效益相比,“根本不算啥”。
菜农从投入与产出的经济角度认为“根本不算啥”,这无可厚非,但是从我国菜蔬育种和民族种业发展的独立性和安全性方面考虑,这是危险的信号,折射出洋种子“攻城略地”和民族种业萎靡不振的危机局面。
比如,国外育种公司不仅是技术上占据优势,研发的种植不论是口感、产量、还是抗病性都要比国内的同类研发产品好,这是核心竞争力。而且在产品的推广上,采取“先礼后兵、预先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例如,洋种子的营销模式是,开始种子价格较低,有些甚至免费让菜农种植,取得菜农认可后再出售。在此过程中,茄子、辣椒、西红柿等国产种子市场份额大幅缩水,被逐渐的挤出市场,低价“攻陷”蔬菜种子市场后的洋种子,便开始大幅提价。逐渐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但在扩张的背后,却很少有外国种子企业真正能将全球优势种质资源、领先的育种技术等核心研发资源带入中国。
这样的营销策略就像是“青蛙煮水、在不知不觉中被煮死”,长此以往,对国内高速发展的菜蔬产业和农产品供给安全保障是危险的信号,这不是危言耸听,当前国外种子公司在中国的扩张策略和上世纪国际种业巨头孟山都在阿根廷大豆种植领域扩张如出一辙,其结果就是导致阿根廷的大豆产业在短短十几年中被“奴役”,而阿根廷的整个大豆产业被孟山都所控制,成了赚钱的“殖民地”。
目前,国内育种产业存在以下几点顽疾。才导致洋种子大举的“攻城略地”,掌握了市场的定价权和定价权。一是民族育种产业在研发体系建设上,目前是处于“小散乱”状态。种业市场长期处于产业分散、集中度低的亚健康状态,这导致研发技术和资源不能够有效的整合,形成合力。比如,目前我国持证种子企业在8000家左右,但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的仅有200多家,拥有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仅有95家,大部分企业没有自主研发能力,没有自己独立的研发能力,就不会有核心的竞争力,也就抵挡不了洋种子的攻势。
二是,国内的育种产业科研与市场的需求脱节,主要以科研院校为主,但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资源还有所欠缺。比如,以山东省农科院2000年研制成功的“鲁厚甜1号”甜瓜种子为例,与外资种子相比,其具备适应性广、肉质酥脆清香、耐储运等优点,因为没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和商业化的运作。在研发成功后10多年时间里曾经一度走不出展览馆,只能到科研成果供人们欣赏。甚至出现有些企业将国内的好种子套上国外种子的牌销售的尴尬局面。
三是,国内企业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并没有注意技术的转化和吸收。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总经理丁俊洋指出,不少企业购进的种子资源一般只做销售而不做研发,导致利用率较低。这实际上也是给国外的育种公司当产品的“市场拓展专员”,帮助其扩张。
四是当前种业市场进入门槛低、监管乏力,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优势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难以脱颖而出。我国现行法规对主要农作物实行审定制度,但对蔬菜等非主要农作物却没有强制性要求,造成种子市场混乱,存在“一种多名”、假冒伪劣泛滥现象,这不利于民族种业做大做强。此外,当前种子种传病害日趋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只对种子纯度、净度、芽率等有明确标准,但对种子病害指标还是空白。
第一农经点评:民族育种产业要收复失地,重新掌握市场的话语权,就不能单兵作战,而是要联合,整合研发资源,据悉,“中国蔬菜之乡”目前正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先后培育了1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新品种,蔬菜种子本土化比重有所提高;2011年“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投资6000万元设立种质资源与检验生理生化实验室、分子与细胞工程实验室、转基因育种与组培实验室、生物信息与统计分析实验室,组成茄果、瓜类、根茎等6个课题组。这表明国内育种市场市场主体已经意识到“战略联合”是不可逆的趋势。
而通过“定向研发”,由企业提供研发资金,利用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定向研发某种蔬菜种子提供给投资企业来推广销售。这样的方式是“收复失地”的有效战术。我们也希望民族育种产业能够逐渐的发力。逐渐的让国人吃放健康、优质、廉价的“中国造”蔬菜产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番茄网”(Fq.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番茄网”(Fq.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