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频道 |  南瓜频道 | 玉米频道 | 黄瓜频道 | 番茄频道 | 西甜瓜频道 | 寿光频道 | 农药肥料 | 温室灌溉
热点搜索: 樱桃番茄 粉果 抗TY 红宝 圣女果
当前位置:首页 >  > 德惠市新立村西红柿为什么这样“红”
德惠市新立村西红柿为什么这样“红”
【来源:长春日报】 【时间:2012/5/24 9:46:00】【字体: 【打印】 【关闭】

  在德惠市菜园子镇有一个赫赫有名的“西红柿村”——新立村。在这个村里,男女老少都善种西红柿,在新立村的影响下,这项产业一度“风靡”菜园子镇。然而,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之后,其他村的很多农民都放弃了西红柿种植,新立村的西红柿种植却越来越红火。近日,记者来此一探究竟。
  家家都种西红柿
  缤纷五月,繁花似锦,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驱车行驶在通往德惠市菜园子镇的乡路上,到处可见一片片淡绿色的水田。而当汽车驶入新立村时,仿佛突然掉进了一片云海之中:公路两侧几乎都被一栋栋云朵般的蔬菜大棚覆盖了。
  “我们村共有300户人家,家家都种植西红柿。”在新立村副书记姜世和的引导下,记者走进村民郭宗慧家的蔬菜大棚。大棚内,绿油油的西红柿已经长至一人高了,每株西红柿秧都在一根细线的牵引下盘旋着向上攀爬。
  “你看,我家这柿子长得多好,估计再有一周就能上市了。”郭宗慧告诉记者,他家的西红柿大棚面积为1000平方米。“去年,我家单是西红柿就赚了一万多元。要是加上秋天种的黄瓜,一栋棚一年能赚两万元。”
  西红柿多半卖到俄罗斯
  姜世和介绍说,新立村从1982年开始种植西红柿,至今已有30年的种植历史。1986年至2000年,菜园子镇菜农都种“美国大红”,这种西红柿不仅产量高,而且硬度高、便于运输,一度热销东北三省乃至出口俄罗斯。2011年,新立村300栋蔬菜大棚生产了6000余吨西红柿,年销售收入可达600万元。“刨除买种、育苗、管理等成本,每栋大棚也能纯剩1万元。”
  “这么多的西红柿,你们都卖到哪儿去了?”“我们村产的西红柿,三分之二都让俄罗斯人吃了。”姜世和告诉记者,目前,以新立村为核心向周围其他7个村辐射,全镇大棚面积达600多公顷、6000多栋,年销售收入达1.2亿元,参与农户2300多户,从业人员3000余人。
  “一枝独秀”有秘密
  “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可能经历高峰与低谷,我们菜园子镇的西红柿产业也是如此。”姜世和说,2001年至2003年,受山东、辽宁等地西红柿市场冲击,以及本地西红柿品种未进行更新换代的影响,菜园子镇西红柿的出口和外销量均出现了萎缩。
  “近几年,随着玉米价格的不断走高,个别菜农拆掉大棚种上玉米。但在我们新立村,却不存在这种情况。”姜世和说,2011年夏天,他们村第一茬西红柿上市的时候,他们村几乎成了一个交易市场,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新立村西红柿之所以能一直这么‘红’,多亏了政府的扶持和合作社的带动。”姜世和说,2010年,菜园子镇出资为菜园子西红柿进行了注册,其中新立村生产的蔬菜还获得了绿色蔬菜认证。2011年,镇政府又出资70万元,为新立村的蔬菜大棚安装了滴灌设备。“这不仅利于节水、节约成本,也大大降低了西红柿的患病几率。”
  “走合作社经营、品牌化发展之路,是我们村西红柿长盛不衰的法宝。其他村虽说也知道这些,但却少有人坚持。”姜世和说,作为菜园子镇西红柿产业的发起村,三十年的种植历史为新立村西红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村人人都会种西红柿、家家都有西红柿大棚。
  在世和农业种植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大家统一买种、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品牌,保证了西红柿的品质、口碑、客户群和销量。“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对西红柿品种进行更新换代。如今,村民种的都是‘诺贝尔’系列的最新品种。”姜世和说,这些综合因素成就了新立村西红柿一枝独秀。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番茄网”(Fq.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番茄网”(Fq.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