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淄红色根据地南卧石村“西红柿第一村”有41名烈士
-
半个多世纪前,这里也曾金戈铁马,炮火连天。而今天的日光,暖暖的,到处洋溢着暖春的气息。耕作的村民三三两两走在马路上,他们的脚下,正是当年为保卫村庄而流下鲜血的路。
小村庄的抗日英雄
3月28日,记者驱车来到临淄区皇城镇南卧石村。这里是抗日先驱李人凤的故乡,临淄区著名的红色根据地。
谈起南卧石村革命、抗战的历史,当地一名70多岁的李姓村民滔滔不绝。他对记者说,1947年为解放全中国、推翻蒋家王朝,在南卧石村参军的,一次就超过100人。“那个时候我还小,却永远也忘不了当年大参军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感人场景。”这位李姓村民描述,当时参军的人披红戴花,骑着高头大马,其中未婚女性就有10多名。
说起南卧石村的革命、抗战渊源,自然不能不提抗日先驱李人凤。南卧石村是李人凤出生并成长的地方,1922年以前他就读于南卧石村初级小学。这位风云人物的英雄事迹,至今流传在齐鲁大地上。
宁死不屈的庄稼汉
南卧石村走出了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其中仅革命烈士就达41名。“他们是好样的!”出生于1927年的李秋垚激动地对记者说。
有一个叫“铜盒”的半百农民,就是在鬼子进村后不久,死在刺刀下。“铜盒是一个健壮的农民,一脸大胡子,身手矫健。鬼子扫荡进了村庄,逼问他抗日游击队在哪里,他说不知道,接着被日本人残忍地杀害。”李秋垚回忆,当时他还小,只听大人们说,鬼子用刺刀从铜盒的喉部往腹部划,身体正面全部被划开,肠子等流了一地,临死前还忍痛呼喊“打倒小日本!”
情报站站长李秀山,在1945年被党内叛徒出卖,被鬼子活生生大卸八块,头、四肢、躯干全部切得一块一块,最后埋到地里时,身体也是不完整的。
刻在心底的亡国生涯
这些对于李秋垚来说,都是不堪回首的记忆。老人甚至一度不愿意提及当年当亡国奴的日子。
当年进驻至南卧石村的鬼子只有十余人,汉奸人数也不多。尽管南卧石村有不少革命者,但装备差、力量薄弱,战斗异常艰难。
在老人的记忆里,鬼子烧杀浸淫,无恶不作,一个小小的村庄来来回回就被烧了九次。“那个时候的记忆就是鬼子来了躲,房子烧了,家没了,只能住在破庙中。”记者了解到,为了避难,每家都在院子的隐蔽位置挖了小地窖用于躲避,但是藏不了几个人。
亡国奴的记忆让李秋垚老人难以忘怀,1946年,他参加了地方部队,后转战渤海军区,参加过渡江战役,以及解放南京、上海等战役。
历史记忆的记录人
现如今的南卧石村,人口已经达2400人,村民多以种植蔬菜为主,有“中国西红柿第一村”的美誉。村书记兼村主任李新生告诉记者,由于1986年村里进行了拆除和规划,旧时的建筑物所剩无几。
的确,站在这个村里,到处都是整齐的成片的瓦房,很少再见当年根据地的身影,就连当年存留的瓦房也难以寻觅。
对于村子旧时的记忆,1946年出生的李正玉非常熟悉,甚至每走过一处,他都能说出这里以前的故事。
老人说,退休后,孩子们也都渐渐长大,闲来无事的他就骑上小车,慢慢溜达。听旧时老人说当年的意气风发,或是闲聊曾经走过的峥嵘岁月。“时间长了,听到的故事都穿成了一条线。”老人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个小本子,在这个破旧的小本子上,记录着整个南卧石的历史,从历任领导到历史事件,从旧时儿歌到新编诗句,一页页,密密麻麻。“村里的老人年龄越来越大了,孩子们走出去的也越来越多,也许没有人再对村里的历史这样了解了。”老人叹了口气,“但我就是喜欢把他们记在心里。”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番茄网”(Fq.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番茄网”(Fq.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