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红柿红了平原王打卦 菜农增收喜上眉头(图)
-
红彤彤的西红柿压弯枝头,菜农一边说笑着一边将它们装进箱子……11月13日,当记者来到平原县王打卦镇采访时,所有的蔬菜大棚内都上演着这喜悦的一幕。 “我镇6000亩秋延迟西红柿开始集中上市了,现在每天可供应近百万斤,都远销到东三省了,仅此一项每亩便可增收5000多元。 ”随同采访的该镇党委书记刘有冰高兴地说。
初冬时节,天气渐寒,而王打卦镇6000亩秋延迟西红柿却销得火热,到处可见喜笑颜开的菜农采摘西红柿的场面。
红彤彤的西红柿压弯枝头,菜农一边说笑着一边将它们装进箱子……11月13日,当记者来到平原县王打卦镇采访时,所有的蔬菜大棚内都上演着这喜悦的一幕。 “我镇6000亩秋延迟西红柿开始集中上市了,现在每天可供应近百万斤,都远销到东三省了,仅此一项每亩便可增收5000多元。 ”随同采访的该镇党委书记刘有冰高兴地说。
瓜菜种植年增收1.5亿元
“你赶紧给你刘叔打电话,让他家工人忙完立即过来帮咱家收,这些西红柿咱几个人可摘不完。 ”来到潘邓村曹洪顺的蔬菜大棚时,他正安排儿子曹亮雇工帮忙。曹洪顺是蔬菜种植大户,收完早春西瓜,他又种了12亩秋延迟西红柿。 “今年我的20多亩早春西瓜赚了20多万元,现在西红柿估计也能挣十几万元。 ”他满有把握地说,“曹亮以前在青岛打工,看到种菜效益好,今年也回来跟我种菜了。 ”王打卦镇有200多名像曹亮一样的打工者返乡种菜。
该镇种植西瓜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起初农民都是走街串巷地叫卖,因效益很难保证,规模便难以扩大,王打卦西瓜一度成了只赚吆喝不赚钱的买卖。
2009年,刘有冰走马上任,经过多次比较和论证,确定了“大力发展高品质蔬菜种植业,打造特色品质农业强镇”的目标。是什么约束了蔬菜种植业?他带人深入调查分析:种植分散难成规模优势、受季节约束不能四季种植、品种单一没有拳头产品、难以外销基本供应本地市场……
为攻克这些瓶颈,该镇一边协调农村信用社为村民贷款,一边带领农业技术人员及菜农代表到省、市蔬菜管理部门考察学习。几个月的时间,不仅带回了蔬菜良种、高效的种植模式和先进的种植技术,更让菜农看到了蔬菜种植业的美好前景。 2009年该镇大棚早春西瓜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2010年增加到9000亩,今年递增至12000亩。“早春西瓜+秋延迟西红柿”种植模式,每种单产都可达1.5万斤,批发价每斤都在1元以上,菜农们尝到了甜头。在北侯村记者了解到,这个仅有400余亩耕地的小村庄,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蔬菜种植面积达900多亩。据该镇办公室主任苗万春介绍,该镇的6000户家庭中有近3000户种菜,规模以上瓜菜种植户1000多户,种植面积1万余亩,每亩纯收入1.2万元,全镇年增收1.5亿元,菜农赚得盆满钵溢。
为树起王打卦镇的蔬菜品牌,该镇蔬菜不用化肥农药,只施农家肥。“我用的是生物化学肥,采用韩国技术,从猪血中提炼而成,促使苗株粗壮且根系发达,一亩西红柿增产2000多斤。 ”正在施肥的菜农邓吉刚告诉记者。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北侯牌”西瓜和“打渔李牌”韭菜两个商标顺利通过注册,早春西瓜也远销到泰国。
拥有各地固定客商上百家
在北侯瓜菜市场,记者看到60余辆机动车满载红艳艳的西红柿等待出售,来自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客商穿梭于菜农间讨价还价、过磅装车,一派忙碌景象。 “这里的蔬菜品质好、产量高,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信誉好,我几乎每天都要在这里运走一大卡车。”天津菜商郑致亭对记者说。
据该市场负责人介绍,以前收获旺季每天有200多辆机动车往返德州,浪费精力也增加了成本。一些菜农甚至还进行着原始的“地头交易”,不但不利于销售,而且还造成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销售难问题一直困扰着菜农。
2009年,该镇对各村通往主干道的道路进行了改造,并投资50万元扩大了北侯瓜菜市场规模,完善了配套建设,建立了专门网页及时对外公布市场供应信息。为了菜农交易方便安全,农村信用社也被请进了市场。该镇先后组织300余人次到各大城市进行宣传推介,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扩大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北侯瓜菜市场已拥有北京、天津、河北、上海、东三省的固定客商上百家。
“李大哥,西红柿第一穗点花后就应及时浇水施肥了。”在观看了西红柿的长势后,一位专家模样的人对李顺华说。 “这是我们的经纪人,不但负责我们蔬菜的销售,还负责技术指导。 ”李顺华介绍着来客。该镇选派6名熟悉农业工作的人员成立了市场管理委员会,将懂技术、有经验的种植户组成经纪人队伍,在为菜农提供技术帮扶的同时,熟练掌握各地蔬菜的供求信息,以使市场迅速形成合力。目前该镇已培养了30多名经纪人,在空闲时“出售”技术的经纪人每次均有近200元的收入,仅此一项年收入便达2万元。
为让菜农及时掌握到市场信息及种菜技术,该镇先后成立7家蔬菜合作社,为社员统一购进物资、技术培训、产品销售。朋诚瓜菜合作社今年为200多户社员统一购进种子、肥料、大棚材料等物资,节约成本30多万元。
一个棚一年赚30万元
走进后宋村盛丰种苗繁育场的育苗棚,几十名妇女正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育玫瑰苗,在煦暖阳光的照射下,清翠欲滴的种苗煞是喜人。 “上一茬的350多万株黄瓜苗已出售完,距早春西瓜育苗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利用这个时间差,我们育了一茬玫瑰苗。这里共有5个温室育苗大棚,每个棚育苗30万株,每株净利润在2角多钱,一个月后这批苗就能运走了。仅这一个棚一年就能赚30万。 ”该繁育场负责人介绍说。
育苗环节是大棚蔬菜品质提升的一个根本。优质种苗可以减少病虫害,能够更好地保证产量和提高品质。多年来该镇菜农一直保持着自己育苗的习惯,因选种不过关、技术不成熟或受气温影响大等因素制约,很多菜农在这方面吃尽了苦头。为拉伸产业链条,该镇从天津引进了盛丰种苗繁育场,该项目投资1000万元,占地110亩,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全部建成后,年可繁育种苗5000万株,可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不仅满足全镇的种苗需求。
在盛丰的带动下,李孟楼育苗基地和朋诚瓜菜合作社2家本土育苗基地也健康发展起来。繁育的种苗已从开始的西瓜、辣椒、西红柿等传统品种扩延至玫瑰苗等品种。目前,该镇共建成5个智能化温室和近200个育苗棚,共繁育合同种苗800多万株,在方便菜农种植的同时,也降低了菜农的种苗成本。种苗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远销东北及聊城,年增收500万元,小种苗“繁育”出瓜菜大产业。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番茄网”(Fq.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番茄网”(Fq.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