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频道 |  南瓜频道 | 玉米频道 | 黄瓜频道 | 番茄频道 | 西甜瓜频道 | 寿光频道 | 农药肥料 | 温室灌溉
热点搜索: 樱桃番茄 粉果 抗TY 红宝 圣女果
当前位置:首页 >  > 河南蔬菜专家应芳卿培育的番茄比普通亩产多一倍
河南蔬菜专家应芳卿培育的番茄比普通亩产多一倍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时间:2011/10/11 9:05:00】【字体: 【打印】 【关闭】

  菜价这么贵,产量高了能不能便宜点? 

  她培育的番茄

  亩产高达3万斤

  如果在路上碰到她,你一定会认为这不过是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实际上,她是获得国务院、农业部、河南省、郑州市大小奖项近30个的蔬菜专家。

  她叫应芳卿,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番茄课题主持人。一亩普通的番茄,产量大约是1.5万斤,而她培育的品种,产量高的可达3万斤左右。

  10月7日,河南商报记者来到郑州市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和农业科学家一起进行田间劳作。

  她培育的高产

  番茄叫粉达

  “您好,请问应芳卿老师在哪里?”昨天下午1点,记者赶到郑州市蔬菜研究发展中心的番茄大棚时,看到两位女子正在大棚里劳动。

  听到记者询问,年长的女子抬起头来,红黑的面庞,显然经过了不少日晒,头发随意地梳起向后挽着。“我就是,你是刚才打电话的记者吧?不是说要参加我们的劳动吗?刚好,来给番茄打杈吧。”言语中,没有一点儿客套的口气。

  跟着应芳卿一起劳动的女孩儿,是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今年刚毕业。

  “这里的品种不是高产品种,每棵只能结六七穗,一亩地也就产个1.5万斤左右。”而应老师培育的高产番茄叫粉达,目前已推广种植近10万亩。

  “粉达属于无限生长品种,每棵能结15穗左右,一亩地多的能产3万斤,结果期也长,比如你9月初播种,过了元旦不多长时间就能收果,一直可以收到5月底。而普通的番茄一亩地也就产个1.5万斤左右。”

  应芳卿边手把手教记者给番茄打杈,边介绍她的新品种:“粉达要求的种植条件比较高,需要合适的日光温室,要满足充分的日光照射,此外,它对保温也有一定要求,还要越冬栽培。种一茬差不多得忙十来个月。”

  高产番茄在给菜农带来效益的同时,也给应芳卿送来了荣誉,2007年,她因此而获得河南省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2008年,河南省、郑州市也分别授予该项目科技进步二等奖。

  家庭阳台进行无土栽培,成本也就700元

  和应芳卿一起干活,大家都分外麻利,不到下午两点,一亩地的番茄已经打杈完毕。“走,帮龚攀干活去。”

  龚攀是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另一位科研人员,主要做的是观光蔬菜。“因为劳动量大,所以今天大家都去他那里干活。”

  走进龚攀负责的大棚里,记者发现,与应芳卿棚里的泥土地不同,这里的地面大部分铺着砖块,打扫得非常干净。

  “这一部分棚架是无土栽培,马上咱们往里面种香港软尾生菜。”说着话,就有同事端着菜苗过来了。拿起一株苗,往根部的小塑料盆外边裹一圈儿海绵,再放进水槽里,一棵生菜就种好了。

  “海绵主要起固定作用,”应芳卿介绍,种好后,一个月左右生菜就能长成成品,“水槽里的水也不是普通水,是配好的营养液。”

  无土栽培的棚架是由一根根塑料生长柱构成,柱与柱之间用塑料管连接着。一平方米可以立两根这样的生长柱,每柱有60个水槽,可以种60棵菜。

  “这样的生长柱成本并不高,如果是家庭在阳台放一个生长柱,加上水泵等各种设备,下来也就700元钱左右。”龚攀告诉记者,一个月后,欢迎市民前往参观、采摘。

  为了筹经费,曾在凌晨两点起床卖菜

  电影《朝阳沟》里,城里人银环兴致勃勃想当一名“农业科学家”,可是因为天天下地干活,没多久就撂了挑子。

  相比之下,应芳卿的“农业科学家”当得实实在在,不仅天天泡在田间地头种番茄,到了收获季节,自己还得负责到街上搞零售。

  “(上世纪)九几年那会儿,我们经常凌晨两点就起床,拉着菜到批发市场卖,4点多回来,然后6点再到地里干活。”应芳卿说,那时为了多卖钱,“还到街上搞过零售。”

  经费紧张时,科研条件也是相当简陋的。上世纪90年代,应芳卿初到这里时,菜地还没有大棚,一打雷就得往地里跑,为此,她没少受别人取笑,“人家娶个媳妇,只要不傻,下了雨都知道往屋里跑,你倒好,下了雨反而往外面跑。”

  应芳卿是担心她的番茄,“没办法,地里如果积水,番茄生长就要受影响,所以一下雨就得跑到地里排水。”

  如今,经费不缺了,大棚种植代替了露天种植,一年可以做两茬实验,时间节省不说,刮风下雨也不必担惊受怕。每到番茄成熟时,总会有一些菜贩很“自觉”地来收购。“省了不少力气。”应芳卿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

  “她是个做事的人,爱钻研,肯吃苦。”蔬菜研究所所长王从亭这样评价他的下属,“应芳卿1990年到所里工作,能坐得下冷板凳,蔬菜培育出成果很慢,一个项目往往要六七年才出成果,应芳卿能沉得住气,有一个项目她搞了十七年,品种才算稳定下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番茄网”(Fq.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番茄网”(Fq.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