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东区有一支百人女子打工队(图)
-
9月16日一早,五家渠101团3连的一块西红柿地里,近百个女工身穿红色统一服装,头上裹着头巾,抢收着地里为数不多的西红柿。她们一个个眼疾手快,摘、放、摆西红柿动作麻利。“这帮女的,真能干!”看着她们在地里干活,路过的团场职工纷纷说道。
这些摘西红柿的能手,是“张金莲女子打工队”的打工妇女们。让她们惊喜的是,当天,乌市妇联和米东区妇联将为她们举行授旗仪式。
“张金莲女子打工队”由乌市米东区长山子镇湖南村村民、58岁的张金莲一手组建,1984年成立之初,十多个姐妹在队长张金莲的带领下去临近的村子打工挣钱。这么多年下来,这支打工队伍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还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上百人,工钱也从最初的一天5元钱,上涨到如今的一天80元钱。她顶着质疑扛起女子打工队大旗
16日10时30分,记者在五家渠101团3连的西红柿地里见到了女子打工队的队员们。阵阵秋风吹得有些凉意,队员们已经摘了满满几尿素袋西红柿。
“早上八九点的时候就下地干活儿了,大家辛苦了……”顺着这个响亮的声音,记者看到了张金莲——个儿不高,齐耳的短发,脸颊晒得黑红,说起话来像连珠炮,“早些年,有人说我们是穷疯了,女人家家的抛头露面出来挣钱。但我觉得,我们没偷没抢,凭劳动吃饭有啥不好?总比一群女人坐在村口,张家长李家短说闲话好。你看,我们刚出来打工时,一天才挣个三五块钱,现在一天就是80块,干上一个月,挣的和家里的壮劳力差不多”。
张金莲说,打工队成立之初,成员只是湖南村的村民,业务范围也局限在邻近的村子里。她带领着姐妹们细心、真心、热心地对待每一次农活儿,久而久之,这支女子打工队的名号越传越远,越传越响。“找我们干活儿的人就多了,钱也挣得多了。当然,愿意跟我一起干活的人也多了。现在我们这支队伍有100多人,不仅有湖南村的妇女,还有周围几个村子的人”。
女子打工队组建近30年来,从原来的主动找活儿到活儿来找她们,业务范围也从临近的村子发展到昌吉、五家渠、102团等地。“现在,我们自己也在步步走向正规,我们还会在活儿特别多的时候适当地挑选一下,对于那些比较小的活儿,我们就不考虑了,因为人多,不好安排”。成功的背后有家人的支持
这些年来,张金莲和一些年纪较长的姐妹也有遗憾:为了打工,她们都没有在家给女儿、儿媳妇带过孩子。
张金莲女儿家的孩子已经十几岁了,她一天也没有帮忙带过。儿子家的孩子也3岁了,因为没有怎么照顾过,张金莲觉得怪对不住儿媳妇的。“我真的是把时间都给了打工队的姐妹们,不过好在家里人都理解我。”张金莲说。
张金莲的儿子李学贵是湖南村的支部书记,对于妈妈的这份“工作”,他表示理解。“我妈年纪大了,还一直在操心打工队的事情,家人除了支持以外,还有些心疼。有时候,她忙不过来了,我们兄弟就顶替她下地,带着人干活。”李学贵说。
在打工队伍中,大部分姐妹都是张金莲的老熟人了。马翠芬就是其中一位,从1995年起到现在,她一直跟着张金莲打工。
马翠芬说,跟着张金莲干活前,家里的收入就靠20亩地,夫妻两个人都围着那点地转。“一年的收入也就3万来块钱。开始打工以后,除了自己家20亩地的收入外,每年还能挣上一两万块钱,收入提高了很多”。 “打工队”不是惟一却是品牌
李学贵说,在母亲的带领下,现在村里出现了一种有意思的现象:男人们守着地和家,女人们外出打工挣钱。
“因为家里有时候会有一些体力活,妇女干不了,只有男人做。所以我们村,自家田里的农活及养殖都由男人负责。有时候,男人还要负责照顾孩子。”李学贵说,“现在,基本上村里是女主外、男主内的状况”。
李学贵说,女子打工队的存在,不但提高了村里的人均收入,还极大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我们村里,夫妻两个连种地带打工,年收入最高的能达到10万元,最差的也有个三四万,人均年收入1万元没问题。现在一年四季,大家随时都有活儿干”。
9月16日,在“张金莲女子打工队”授旗仪式上,当那面红旗交到张金莲手上的时候,台下的姐妹们纷纷鼓掌。乌市妇联党组书记陈红瑛说,希望通过授旗仪式能给“张金莲女子打工队”在培育品牌方面做一些引导,让她们的组织机构能更加规范。
陈红瑛说,像张金莲这样的农村打工经纪人还有很多,但有不少逐渐在发展中解散,真正像张金莲女子打工队这样坚持这么长时间,并且发展得这么好的,并不多。“授旗仪式就是让所有打工队队员更多地感受到妇女姐妹们组织起来的力量,希望女子打工队能够越走越好,队伍越做越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番茄网”(Fq.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番茄网”(Fq.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