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频道 |  南瓜频道 | 玉米频道 | 黄瓜频道 | 番茄频道 | 西甜瓜频道 | 寿光频道 | 农药肥料 | 温室灌溉
热点搜索: 樱桃番茄 粉果 抗TY 红宝 圣女果
当前位置:首页 >  > 寿光盐碱地上建起成片蔬菜大棚 西红柿卖到20元/斤
寿光盐碱地上建起成片蔬菜大棚 西红柿卖到20元/斤
【来源:鲁网】 【时间:2018/12/12 8:54:00】【字体: 【打印】 【关闭】

  山东寿光,中国蔬菜之乡。在外人看来,寿光境内一定是沃野千里,大棚遍地。其实不然,寿光北部片区距海较近,有大片盐碱地分布。多年来,寿光的蔬菜生产主要集中在南部,北部以种植棉花、小麦和玉米为主,农民收入微薄。

  如何将盐碱地“变废为宝”?近年来,勇于探索的寿光人打深井、斗盐碱、发展无土栽培,终于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现如今,在寿光北部广袤的盐碱地上,不仅建起了规模庞大的无土栽培基地,还发展了万亩绿色品质农业生产示范园。盐碱地上种出的西红柿甚至卖出了20元/斤的高价。

  寿光营里镇,盐碱地上建起成片蔬菜大棚

  盐碱地上盖大棚,党员干部先带头。

  11月底的寿光,寒风已经凛冽。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南木桥村的大棚里却是暖意融融。西红柿已经挂果,拳头大的果实点缀在繁枝绿叶当中,煞是好看。与一般的大棚相比,这里的大棚看起来并不出奇:地上是灰色的“土壤”,西红柿扎根其中,滴管系统将水肥直接送达。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记者脚下的这片土地,竟然是一片盐碱地,大棚采用的是无土栽培方式。

  不是无土栽培吗,怎么西红柿还是种在土里?农户告诉记者,大棚地上灰色的“土壤”其实是一层基质,由炉渣和沙子构成,基质与盐碱地之间有一层塑料膜相隔。在南木桥村,这样的无土栽培大棚,有800多亩。

  土地盐碱化之苦,从双王城流传的一首打油诗,就可见一斑:“夏秋水汪汪,冬春白茫茫,风吹白粉起,就是不打粮。”南木桥村党支部书记李汉照告诉记者:“双王城距离莱州湾仅20多公里,土地盐碱,粮食作物难以生长,村民们只能种植耐盐碱的棉花,一亩地年收入仅500元左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寿光南部农村依靠冬暖式蔬菜大棚富裕了起来,我们这里只能干瞪眼。”

  转机出现在1998年,双王城南木桥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决定发展无土栽培蔬菜大棚。

  “刚开始推广时,困难重重。村民们想不明白:盐碱地上怎能长出蔬菜?况且蔬菜大棚投资巨大,一个大棚至少要耗费十几万。要解决水源问题,还得打深井,必须打穿卤水层,延伸到地下500米才行,一口井就需要花费16万元。”李汉照说:“为此,村里出台了一项优惠政策:凡是带头建大棚所占用的土地,10年不缴承包费;但村民们还是不见动静,时任村委书记李本兵就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建起了首批43个大棚。结果当年就大获成功,每个大棚纯收入2万多元,村民们一看挣了钱,才争相恐后建起了大棚。”

  农民增收数十倍,西红柿卖到20元/斤。

  “无土栽培成功之后,我们发现,盐碱地还真的变成了‘福地’。地下厚厚的盐碱层就像一道‘关卡’,隔绝了微生物与害虫。不用喷洒农药,每年只要对基质进行一次消毒,就可以确保没有虫害,种出的西红柿是纯正无公害产品。”李汉照说:“盐碱地上种出的西红柿味甜多沙瓤,每年买家都抢着要,好的时候收购价能达到4元/斤。粗略估算,大棚亩产可达到1.4万斤,收入4万多元,一个大棚年收入就超过10万元。比起以前种棉花,效益翻了几十倍。”

  为了抱团发展,南木桥村两委牵头注册成立了合作社。2010年1月,合作社成功申报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基地认定,产品也通过了无公害认证。

  2018年初,经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管委会牵线搭桥,济南沃尔富斯集团与南木桥村签订了40亩订单西红柿生产协议。这批西红柿经过打冷包装后,直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济南、青岛,进入沃尔玛超市、山姆超市和7-11高端商超,售价达到每斤10-20元。

  榜样的力量,3000亩土地流转一周搞定。

  在南木桥村的带动下,近几年,寿光北部掀起了一股在盐碱地上盖大棚的风潮。不仅双王城各村落纷纷仿效,其他镇区也抓住时机,纷纷推出大项目。项目涉及的土地流转难题也在这一风潮下迎刃而解。2018年初,寿光营里镇推出万亩绿色品质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项目(下简称“基地”),一期3000亩土地涉及三个村子,土地流转仅用了一个星期就顺利完成。

  “十几年前,营里镇也是一片盐碱地,只能种植棉花。但与双王城相比,我们这里的土地盐碱化较轻,后来经过改良,已经可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但是农民的收入一直不高,一亩地收入800-1000元已属不易,远远比不上蔬菜大棚的收益。所以,2018年初,基地项目规划一推出,就得到村民的热烈支持。”基地驻点干部周健康告诉记者:“跟双王城相比,营里发展蔬菜大棚的成本更低,无需采取无土栽培模式,只要打好机井,保证灌溉,土地盐碱化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据了解,营里镇万亩绿色品质农业生产示范基地计划投资3.6亿元,3年内全面完成建设。11月底,记者在营里镇西黑冢子后村现场看到,该基地一期项目已经建设完毕投入使用。200多个新建的现代化大棚铺展开来,一派恢宏气象,棚里第一批辣椒、黄瓜也已经挂果,长势喜人。

  政策惠民,农户租种模式抢镜。

  在全国范围内,土地流转都是一大难题。寿光营里镇土地流转进展如此顺畅,除了榜样的力量,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也起了关键作用。

  据营里镇副镇长徐金凤介绍,项目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营,最大限度惠及当地村民。“项目所用土地,镇政府以每年900元/亩的价格进行流转,再以600元一亩的价格租给大棚种植户;农户中愿意自建大棚的,镇政府对其按照一个标准大棚贷款15万元的标准给予贴息一年;对于想建大棚又缺乏资金的,镇里引入寿光市蔬菜产业集团,开发建设了对俄出口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农户可以到基地租赁大棚种植蔬菜。租赁时,农户只需要缴纳1万元保证金,若完成当年任务量,保证金将以奖励的方式返还,大棚收益则按照农户与企业6:4的比例分成,超过任务量的部分,按照8:2的比例分成。此外,营里镇财政还出资2600万元为基地进行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配套,解决落户企业和农户的后顾之忧。”

  乡村振兴,寿光模式添了新内涵。

  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从上世纪80年代成功研制冬暖式蔬菜大棚以来,以蔬菜产业为核心的寿光农业,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一路发展壮大,并积极向全国输出技术、人才,带动全国农民增收致富,打造并叫响了“寿光模式”。如今,寿光在盐碱地蔬菜大棚上的尝试,又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树立了新标杆。

  盐碱地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盐碱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滨海地区在内的17个省区,盐碱荒地和影响耕地的盐碱地总面积超过5亿亩。目前,盐碱地治理改良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但存在的一项重大问题是,盐碱治理完成后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其收益远远不能覆盖治理成本,且存在土地返盐、需要重复治理的问题。

  寿光盐碱地无土栽培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与盐碱地治理改良后用于高附加值蔬菜生产的新模式,无疑为我国盐碱地的治理与改良事业,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值得在全国范围大力推广。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番茄网”(Fq.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番茄网(Fq.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番茄网”(Fq.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